震川专注华政12年 震川考研 2025年04月22日 12:04 上海专业放心的正规平台
25届华政考研经验贴-双考真的会崩溃吗?
华政国际法考研前三+法考客观212主观139,我的极限操作8500字攻略
本文特色和标签
1.华政国际法初试排名前三!
2.双考,法考也是高分!
3.双考时间安排表格(超级详细)!
4.详细的复习经验和技巧(含英语、政治、专业课、法综和法考,都很详细)!
5.8500字详细攻略!
【第一部分】
前言
展开剩余94%作为参加2025考研的考生,我个人的情况是浙江一所双一流一本的法本学生,大二下学期我就定决心考研,在网上搜索了诸多信息,也听取了学校学长学姐的经验,并依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精力情况决定双考,最终根据兴趣和各种现实因素选择了华政国际法专业。
我的法考成绩是:
客观题:212 主观题:139
考研初试成绩是:
政治:65英语:72 国际法:125 法综:109 总分:371 初试排名专业第三。
先简单说一下双考准备工作:
法考:选择老师(后面细说),购买相应资料,直接开始听课做题。
考研:选定学校和专业后,在23年底24年初可以选购资料和专业课书,当时在经过比较之后我选择了震川的资料,包括精讲笔记和背诵笔记。并购买了专业课书 包括:王虎华《国际公法学》、林燕萍《新编国际私法学》和朱榄叶《国际经济法学》。
【第二部分】
双考时间安排
先说一下大致的长期时间线,由于我决定双考法考与考研,在二者时间安排上我做了相应的平衡。
这个时间表乍一看很吓人了,但是不意味着没有休息哈,休息时间灵活机动,觉得学不下去了就必须休息,不然会崩溃的。找几天出去玩玩,吃吃饭、唱唱歌、看看演唱会啥的都是可以接受的,不存在少学一天就考不上的情况。
【第三部分】
具体学习经验
(一)法考
1.客观题:
其实个人认为法考学习相比考研学习更轻松,教育体系完备且系统,老师上课也很幽默,不会听不下去只要按部就班学习稳扎稳打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对于法本的学生来说(看课可以无负担开两倍速哈哈哈)。
民法:我最开始学习的就是民法的课程,当时跟的是孟献贵老师,民法知识多且杂,孟献贵老师讲得比较细,个人认为更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但应对法考也很够了。但针对考华政的同学来说,华政法综的民法体系可能跟钟秀勇老师的讲课体系更为吻合,都是师从王泽鉴老师的体系,可能听钟秀勇老师的课会对法综民法的理解更有帮助。但钟秀勇老师的缺点是出课的速度比较慢,我室友就是听钟秀勇老师的课,我们已经听到刑诉了钟秀勇老师的课还没更完…… 这个大家需要自己衡量
刑法:刑法毋庸置疑跟柏浪涛老师就可以了,老老实实按柏浪涛老师说的做,刑法其实不成问题。此外,柏浪涛老师的考前聚焦建议听,我记得压中了好几题,性价比很高
行政法:行政法也是跟李佳老师就可以了,讲得很好非常易懂,口诀也都是精华。李佳老师的考前聚焦也值得听
民诉:我跟的是戴鹏老师,(戴鹏老师语速很快是我唯一一个只开了1.5倍速的课哈哈),戴鹏老师是从制度设计的原理出发的,我感觉记得很牢
刑诉:我跟左宁老师,可能有些人觉得左宁老师的口诀有点太多而且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我个人觉得应对考试还蛮合适的,因为刑诉内容实在太多了,口诀多背几遍有点根深蒂固,很快能对应上。我室友跟的向高甲老师也很好,获得她很高的评价,大家可以自己选择
商经知:我跟的是刘安琪,我认为刘安琪老师讲的公司法思路非常清晰,讲得很好。公司法跟安琪老师绝对可以的,知产也可以跟安琪老师,但是经济法里的小法有点枯燥,篇幅也短,偏偏去年考了不少,今年可以衡量一下,小法再听听其他老师的。
三国:也是毋庸置疑跟杨帆老师就好了,对考研专业课也有帮助,我当时是差不多背诵完国公和国私一轮准备开始背国经的时候开始听的三国,感觉也很有帮助。
理论法:我跟的是马峰老师,听课完多看几遍书,记得去年理论法也考了不少。
刚开始听客观题课的时候我是听完就做题的,但后来发现题越来越综合化,越做越困难,之后又加入考研的学习,更没空做题。所以我是系统地把所有课都听完之后再集中刷题的。在刷题的时候又巩固复习一遍之前学的内容,所以第一遍刷题的正确率其实不用太在意,查漏补缺罢了。全部做过之后再对正确率进行提升,但是我觉得做两遍也很够了,再多做一遍答案都记住了。但是错题集可以多次练习,答案背下来也没事。
对于真题组合卷,刷题之后再去做会发现正确率还是很可以的,但也没必要进行太多次真题演练,有点浪费时间。最后几天回归书本(背诵卷)和错题更重要,再听听考前聚焦,心里有底就可以上考场了。
2.主观题:
主观题时间紧、任务重,不能懈怠,尤其是双考的同学们。但主观题的知识点其实还是客观题的内容,只是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输出,所以还是要做题!做题!做题!主观题就不需要像客观题一样把所有老师的所有课程都听一遍了,我只听了各科方法论和法条定位课。然后真题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确保5年内真题都做一遍。
刑法:先听了柏浪涛老师的方法论,了解了大概怎样答题之后再看主观题书中的观点展示,然后开始做真题,做完做柏浪涛老师的刑法十题,做完十题之后做七题,七题会比十题更难,观点展示也更多更复杂。前面几天可能会做得非常慢,但是这也是正常现象,后面就会顺起来,看到案情都知道要考啥观点展示。
民商诉:民商诉大综合是主观题最让人头疼的一部分,一个大题有十几个小题,民商诉我没有听方法论,直接开始做题,(但是后来听了戴鹏老师的法条定位),真题做完做的是瑞达的民商诉题(好像有十几道我没做完,题量太大了,也有我民商诉开始得比较迟的原因),身边的朋友还做了崔红玉老师的题,我时间不够了只看了解析,后来看到真题觉得可能真题确实跟崔红玉老师的题更为接近,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做做。
行政法:不打算选商法,对商法是一个直接放弃的状态,于是直接只看行政法。看了李佳老师的方法论和法条定位,真题做完做了李佳老师的每日一题和主观十题(好像没来得及做完),最终结果还好,去年主观题行政法的坑我都没怎么踩。
刑诉:刑诉看了左宁老师的法条定位,真题做完做了左宁老师的每日一题和向高甲老师的夺命30问,但最终还是全查法条了,也有没查到的,刑诉应该做挺烂的,但确实也没有放太多精力在刑诉上。
理论法:听了杜洪波老师的方法论,然后背的是胡震老师的四页纸,四页纸真的很好背,背了4-5遍之后基本上就可以输出了(也已经是临近考试的时候),其实背到了最后一天,最后一天还在担心输出不了,但上了考场还是顺利输出了。
由于我的主观题出乎我意料的高,我还想多说几句。我认为做主观题的时候,心态和做题策略都十分关键。当时我上考场的时候心态非常平和,先写理论法,写了大概25-30分钟,然后写刑法,去年刑法的题比较简单,难度没有主观7题大,写了40分钟左右,然后就是民商诉大综合,这个真的写了很久,斟酌了很长时间,一个多小时,具体多长时间忘记了。然后先写了行政法,大概25分钟就写完了,把刑诉放在了最后(我觉得把刑诉放在最后是性价比最高的,因为刑诉不确定因素很大,没找到法条就是不会),有几个没找到法条,凭自己的想法答了,不知道对不对。但最后出来发现大家刑诉答得都不怎么样,所以结果还是好的。
主观题备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去网上对客观题的答案,我当时小红书的答案一对感觉都过不了了,结果分数很理想,要相信自己的实力。
(二)考研
1.英语:
我的英语学习秉持着单词背到最后一天,以语法——阅读——小作文——完型——大作文/新题型——翻译这样的顺序进行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也算是稳扎稳打。本来英语也算是一个强项,但是碰上25年英一这种情况,不拖后腿就很好了。最后考到72这个分我觉得也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的。
单词:首先我觉得英语学习重中之重就是单词,最简单的也是单词。因为之前准备四六级和大英赛等,每天背单词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因此考研每天背单词对我来说也不是难事。我用的是不背单词的软件,每天背70-80个新词,连上复习每天大概背200-300个单词。我的方法是复习的单词拼写,背诵的新词不拼写,这样熟练之后每天的背单词任务可以控制在25-30分钟,我个人是喜欢在午休的时候顺便就把单词一口气背了,当然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背诵,这个看自己喜欢。(到后期背单词简直是一种放松手段)
语法:开始做真题之前我先系统学了一遍语法,去年买的是田静老师的《句句真研》,虽然这位老师最近争议很大,但是这本书作为系统学一遍语法来说也是够用了,如果今年有更好的选择也可以选别的。当时她的每日一句的视频我看了几节觉得帮助不大,个人觉得长难句分析可以在做阅读、完型和听解析课的时候练出来。
阅读:做真题之前听了唐迟老师的阅读方法论。然后因为真题数量有限,我当时是每天一篇阅读。刚开始做的时候每做完一篇对完答案后都听唐迟老师的解析课,在大概了解了阅读的做题方法、正确率也提升之后,就只看自已有错的阅读的课。在做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就会分析长难句了,除了10年的阅读,后期其他真题的正确率都还可以,每天一天保持手感就可以。
完型:完型我听了易熙人老师的课,我觉得易老师的课还是值得听的,不仅对完型有帮助,是对整个英语水平有提升的。但课时确实太长,15年之后的题我就没有再听了,自己做了之后对答案也能理解,后期完型正确率也还可以。
新题型:新题型当时本来也想听听方法论啥的,但是听过刘琦老师的一两节课感觉帮助不大,有点牵强,之后就没听课了,纯靠自己做题自己悟,其实题感慢慢就练出来了。
大小作文:小作文我听了石雷鹏老师的课,大作文跟的是王晶婷老师。但其实我觉得作文跟哪个老师都行。我的方法是在了解了作文大概写什么怎么写之后,用老师给的素材先对照真题写,然后再让kimi找出语法和拼写错误,修改之后再用扇贝进行批改,根据扇贝的分数和给的修改后的作文再调整自己的模板,这样就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模板,写个5、6篇出来就能大概整理出自己的模板了,然后就是一直练习不同主题套模板,丰富自己的模板库,这样就不慌了。
翻译:翻译我听了唐静老师的课,但是也是选择性听的,因为最后剩下的时间确实不多了,翻译确实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只能说最后靠把句子狂拆成小短句拿分。
我认为英语是很靠日积月累的一门学科,只要老老实实学和练,是可以体现在成绩上的,明年的题应该也不会像今年一样古怪了。
2.政治:
政治确实是我四门里面学得最为草率的一门课,用的时间也最少,最后拿了65分也就堪堪够用,所以我没有什么政治高分经验分享,只能简单说说我怎么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让政治不拖后腿。
首先因为我高中就是选政治的,所以对政治的主要内容还是有印象的,于是在暑假听完徐涛老师的课之后,其实政治有一段时间是暂停的。一直到主观题考完之后我才重新开始学政治。首先我觉得背诵手册是一个一定要利用好的资料,吃透背诵手册对选择题的正确率提升很重要。但是并不是说要把背诵手册背下来,而是以做题加看的方式巩固其中的知识。然后就是肖八和肖四,肖八选择题我做了两遍、肖四做了一遍,做题的关键要明确知识点,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口诀。对于大题我就只背了肖四,尽管很多人说25年肖四没压中,但是我都按肖四套上去感觉分也不低(因为我选择题确实错了不少……),如果时间真的有限,肖四再加自己改写应该也够用了。
3.专业课
来到了最最最重要的专业课,我观察了一下今年的国际法分数,感觉高分不多,应该改得比较严,我考的125分都算是一个高分了,但在去年可不算。我记得考试的时候只有一个名词解释完全忘了、一个外商投资法的国家安全审查记得不是很清楚,其他都是比较熟悉的,本来以为还能再高点哈哈哈。只能说分数可能还是要看老师的改卷方式,但我们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夯实根基,争取名次靠前。
对于国际法的专业课,因为之前学校就上过三门专业课,我也参加过相关的竞赛,所以基础还是有的。但也只是第一遍看的时候眼熟罢了,离能考试的程度还差十万八千里。
首先说一下我的背诵方法。在背之前其实看过很多背书方法,什么葫芦丝法、艾斯宾浩记忆法,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一直在用的车轮战的方法,就是一轮一轮从头到尾背一遍。首先是因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背诵方法,其次这种方法让我背得比较安心,让我感觉很踏实,但这个方法也有很明显的缺点,就是前几遍背诵的时候觉得背了后面忘前面,背了前面又忘后面,但是重复是记忆之母,一直背到最后一刻,等到考场的时候就都想起来了(亲身经历)。我记得到考前几天的时候,我和我朋友都觉得完了完了,什么都不记得了,全忘光了,但其实大家都是这样的,上网去看发现每个人都这么说,但其实上考场就真的会不一样。所以针对记忆方法来说,我觉得个体差异真的还是比较大的,我朋友就用的艾斯宾浩记忆法,她也考得不错,所以需要自己去探索,可以在前期试试不同的记忆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我个人建议还是用自己一直在使用的背书方法而不要赶潮流,更不要一会用这个方法一会用那个,不然后期真的会比较崩溃。针对精讲笔记和冲刺笔记的更换,我个人是用精讲笔记背到底的,因为怕不够全面也不想换新书背。但名词解释可以看冲刺笔记的,更好背一点。
国际公法:国际公法相较于其他两门来说已经是比较贴近日常生活的,从各种社交媒体上都能有一定了解。在看过一遍书之后就可以直接开始背诵震川的资料了,我还做了思维导图,做完之后脉络会更清晰,做的过程中也同时在背诵,但可能比较耗时间。除了背诵之外,国际公法的时事热点也值得关注,虽然并不一定会考,但是还是可以养成一个学习的惯性和氛围,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通过多渠道了解,包括在b站看一些解说视频(我常看的up主是“小Q不是导盲犬”)和在微信公众号上读文章等(推荐的微信公众号包括:“法眼看南海”“国际法大视野”“国际法研究”“中国国际法前沿”“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太平洋学报”等),当然如果觉得没有时间看热点,震川的冲刺笔记上也有整理。
国际私法:国际私法是三门之中偏向工具法的一门,与民诉的联系比较密切,掌握了概念之后学起来比较轻松,我觉得是三门里面比较好学的一门。但记忆的点比较细碎,除了原理之外还有许多法条需要记忆。但这对双考人来说其实是一个优势,这些细碎的知识点可以在理解书中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杨帆老师的口诀进行记忆,民诉相关内容也可以结合戴鹏老师和杨帆老师的讲解进行记忆,到后期可以滚瓜烂熟。国际私法尤其要掌握案例分析,可以做点真题。但真题之外我也没有做过模拟题了,时间不足……但也够用
国际经济法:个人觉得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一门,专业术语太多再加上很多难以理解的原理和制度设计,即使之前学过一遍也还是觉得头大。但相比于书,震川的精讲笔记内容已经有所精简,但也比较全面,可以直接开背(因为当时看完一遍国际经济法的书感觉真是被打击到了,天书……),尤其是国际金融法和国际投资法那里。我觉得国经更需要理解,而且从编排上也是一脉相承的,从货物买卖到运输到保险到国际支付,相当于是对一次完整的国际贸易过程进行拆解。这几章如果理解困难可以去找一个大案例,会更有助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会更容易,当然也可以在背诵的同时慢慢理解,背了两三遍之后其实也自然就理解了。
最后有关专业课要说的是,专业课要挖细、理解透,因为专业课其实才是考察的核心。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了解知识框架再往框架里填充知识点,再丰富架构,要做到滚瓜烂熟。
4.法综
个人觉得法综和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应该不同,其实我就踩了坑,法综分数就不算太高,总的来说还是太高估自己的记忆能力了。由于华政法综出了名得多且难,就不能以专业课那种抓细抓面面俱到的方法了,而更应该以抓框架的方式(尤其是法理学),背得太多后期简直一团浆糊。
民法:华政法综的民法应以理解为主,辅之以背诵,总体来说背诵压力不是太大。如果是听的钟秀勇老师的民法课理解起来应该更简单。但是也不能忽略背诵,不然就会写得不够准确。关于民刑的案例题,我使用了震川的民刑手册,到后期使用了解大概会出怎样的案例题,个人觉得还是收获比较大的。
刑法:刑法是法综中内容最多,可考性也最强的科目。而且跟法考两阶层的体系不同,华政法综采取的是四要件的体系,与法考内容有很多不同,需要辨别不同的观点。刑法也是先以理解为主,辅之以背诵。后期背类罪的时候用四要件的框架套进去就好了。还有一点是刑法也不能忽略罪名体系,今年刑法问我们知识产权罪的罪名并简述,我只想起来3个……而且明明精讲笔记上确实有的,我还记得在哪一块,但是具体罪名想不起来,那很绝望了。
法理学:法理学作为典型的“背多分”科目,就一遍遍背就好了,但是我建议到后期真的背框架就好了,我当时偏要全背下来,导致后面不仅很心急,时间也非常紧张。因为具体内容最终还是可以编出来。
宪法:宪法也一样,背背背,但可以结合法考理论法中的宪法背诵方法,我就觉得听完马峰老师的方法再背宪法制约体系那里就清晰容易很多。
法制史:法制史也是背到头痛的一门,但是高中如果选历史的可能好点,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中外法制史都有很多新名词,一不小心就会搞混,个人建议可以拉个表比较一下,来不及就算了,直接背也是可以的,用脑区分。
经济法:经济法感觉最重要的就是两反法的具体制度内容,尤其要关注修法后的新增内容,重要重要重要。还有就是要把各种法的原则对应好,从制法的目的出发记会好记很多。
民刑诉:两个诉讼法个人觉得是法综中最轻松的,不仅量少,内容也和法考有重合。直接背就可以了。
法综的内容量实在太大,可以抓大放小,不要执着于把每一句背出来,因为上考场很多内容还是靠编。
【第四部分】
最后的话
选择双考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做好泡在图书馆的准备。但也并不是说完全放弃娱乐,相反更要找一个相当解压的娱乐方式才能熬得下去,个人推荐去ktv唱歌,唱完神清气爽,一个月去一两次不会影响什么,然后平常的话,休息时间该看剧看剧、该嗑cp嗑cp,不要抑制自己的天性,不然坚持不下去的,会崩溃。
再难熬熬着熬着也就过来了,希望大家都能得偿所愿,前行的路上硕果累累!
发布于:上海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专业实盘配资平台_正规配资专业门户_在线配资平台股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