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市存量房交易贷款资金监管业务已上线试运行,将“自有资金”+“贷款资金”全量纳入监管,为广大市民免费提供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带押过户”跨银行办理,满足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组合贷款等多种贷款需求下的存量房资金监管及“带押过户”。
1958年4月30日中午12时,棠下农业合作社(注:简称棠下农业社,今属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社长钟叙本接到广州市市长朱光的通知:
一会儿毛主席要来!
钟叙本赶紧用广播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棠下村村民和在田间劳动的社员。整个棠下村瞬间沸腾了,下午3时许,棠下村口南边的公路上,早早聚集了扶老携幼的村民。
3点45分,绿树成荫的路上,由西而东驶来3辆小轿车。人群高喊:“毛主席来了,来了!”热烈的掌声、欢呼声不断。
毛主席坐在第二辆车上,身穿白衬衫、灰色长裤,下车时,人未见,脚上的浅口黑布鞋先伸了出来。村民们看在眼里,倍感毛主席的随和亲切。
就在昨天,毛主席主持召开的广州会议刚刚结束,按照预先安排,今天是在广州的最后一天,“只争朝夕”的毛主席决定来看看。
半个月前,也就是4月15日,到达广州的第二天,毛主席写了《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推荐“一个苦战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中共河南省封丘县应举农业合作社。毛主席在文中说,由这个合作社的事迹,看到“共产主义精神在全国蓬勃发展。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指出:“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情高,干劲大。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还指出:“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毛主席这次视察棠下农业社,就是要看看这个社怎样“画最好最美的图画”。棠下农业社虽然比不上河南的应举农业社,但也在广州闻名,荣获了1957年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爱国丰产奖”,被评为全国先进农业社、广东省先进农业单位。
毛主席下车后,随同前来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和广州市长朱光,刚要给毛主席介绍社干部,欣喜若狂的上百位村民呼啦一下就围拢了上来。
毛主席微笑着向人们招手致意,并和社干部一一握手。在村干部们的费力劝说下,人群才闪出一条小道。随后,毛主席等人在前,大家四周簇拥着,往村里走去。
经过商店,毛主席跨进商店大门,与售货员亲切握手,仔细地看了商店里陈设摆卖的商品,频频点头,然后走进农业社办公室。
毛主席落座,逐一问完农业社干部的名字、年纪,开始了解农业社情况。
毛主席问道:“你们今年的生产还可以吧?”
“今年比去年好多了。”钟叙本应声作答,却紧张得不知道该补充说些什么。
“社里养了多少头猪?”
“3800多头。”
“社员自养的多少?”
“300多头。”
毛主席点头:“那样好,我赞成。合作社应该多养些。”
陶铸不失时机地向大家做起宣传鼓劲工作:“你们今天能够见到毛主席,今年生产要搞得更好啊!”
在场的人高声应和。
毛主席突然问了一句:“你们合作社会散伙吗?”
钟叙本压根没想到毛主席会问这样的问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农业社党支部书记梁富斩钉截铁地回答:“散不了,铁桶江山!”
毛主席又问:“为什么散不了?”
这时,钟叙本理了理思路,接过话头:“第一,我们社的收入增加,比单干户好。入社前,大小人口平均计算每人一年纯收入107元4角。”
“现在呢?”
“去年我们每人平均纯收入164元。”
“啊,从107,增加到164!”毛主席脸上有了满意的表情。
陶铸问钟叙本:“还有第二个呢?”
钟叙本满怀信心地说道:“有共产党,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
大家笑了,毛主席也很开心。
接着,毛主席又询问了农业社的公共积累,党、团员情况,社干部一一作答。
桌子另一边有几位干部一直没吭声,毛主席问朱光:“这几位同志是谁呀?”
朱光连忙作了介绍,分别是广州市郊区党委会书记、乡基层党委书记等干部。
陶铸插话:“今天,我们是四级干部一起开会。”
毛主席纠正道:“不,明明是‘六级干部会’嘛!”
毛主席先指了指陶铸:“你是省的”,再指自己:“我是中央的”,然后向着社员们说道:“这不就是社、乡、区、市、省、中央六级干部全齐了吗?!”话音刚落,满堂欢笑。
此后,毛主席到棠下与干部群众的座谈,被喻为“六级干部会议”。
在听取棠下农业社的汇报中,毛主席还问了乡党委书记潘湛:“你是基层党委书记,怎样干工作的?”
潘湛回答:“第一是执行党的决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二是与群众同甘共苦,关心群众生活;三是搞好生产,增加群众收入。”
毛主席听了点了点头,并勉励大家:
当干部的要关心群众生活,多走群众路线,有事多和群众商量,把生产搞好。
座谈会结束,毛主席去看村庄西北面的干部试验田。聚集在办公室门口的村民也尾随而去。
试验田离村尾大榕树不远。
“这禾长得不坏!”毛主席细细地看了看路边的田,赞道。
陶铸问身边的社干部:“一亩能打多少稻谷?”
“大约700斤吧!”社干部答。
“会倒伏吗?收成有没有保证?”毛主席关心地问道。
社干部说:“只要搞好排灌,倒伏不了的。”
毛主席沿田埂而行。此时的广州,已经是火一般的炎热了。潘湛递给毛主席一顶遮阳帽。
这是南方人经常戴的一种竹编帽,农民们下田都戴着它。毛主席接过来,端详片刻,戴上,很细心地系上系带,眼睛四周望一圈,说:“你们看,我也像个农民了!”
走着走着,毛主席在一块菜地边站住脚:“这是什么?”
边上的人连忙下田指着一种菜说这是藿香,又指指周围,说那是黄瓜、豆角、生姜,一块田同时种了四种作物。
毛主席点头同意:“这样,土地的利用率就很高了。”
说着看着,到了干部试验田边。社副主任钟礼明介绍说,这试验田一亩计划收1600斤。
毛主席问:“一亩也可以收获这么多吗?”
这时,忽听人群一阵骚动。一位妇女满头大汗,拔开众人使劲地往前挤。别人问她干什么,她也不理。挤到毛主席身后,她站住了,竟将手里的一柄布伞撑开,小心地遮在毛主席的头上,挡一挡炽热的太阳。
毛主席发觉了,转头向她道谢,那妇女只是笑,并不开口。
这位妇女,“别人问她干什么,她不理”;毛主席向她道谢,“只是笑,并不开口”,似乎不善言辞,如果善于言辞,就会回答别人说“要给毛主席打伞”,也会说一些回敬毛主席的话了,但是。如果仔细推测,事实上应该不是这样,实际上,这位妇女很机灵,很有智慧。
就拿妇女手里的伞来说,应该不是随身携带,因为对老百姓来说,如果为了遮太阳,戴一顶竹编帽就够了,或者连竹编帽也不戴,因此,这柄伞是在她看见潘湛递给毛主席一顶竹编帽后,灵机一动,赶忙返回村子家中拿来的。
回家给毛主席拿伞,时间上来得及吗?前文说了,毛主席要查看的干部试验田“离村尾大榕树不远”,这就说明离这位妇女的家不远,妇女紧跑慢跑就能来回,这也是她“满头大汗”的原因。
别人问妇女干什么,她为什么不理会呢?因为这时她一心只想着快点给毛主席打伞,好让毛主席不受热辣的太阳光照射,如果再和别人说话就是浪费时间,就会让毛主席多晒一些时间,这是她心里不愿意的,因此她忙着向前挤,没有搭理别人的“闲工夫”。
当毛主席道谢的时候,妇女为什么“只是笑,并不开口”?一方面,她这时候应该是气喘吁吁,心情不平静,意识到自己此时说话也不会顺畅;
另一方面,说什么好呢?当领导说“谢谢”,下属如何回复,这也是现在网上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当毛主席说“谢谢”的时候,又如何回复呢?高情商的读者诸君不妨为这位妇女想一想,在评论区留言。
在当时,这位妇女是以微笑作答,这也是老百姓的朴实,也是这位妇女的情商和智慧。
这位妇女的所做所想,体现的就是一位中国普通老百姓发自心底的对毛主席的爱戴。
这件事,如果是换作身边的工作人员,毛主席是肯定不接受的,因为毛主席从不搞特殊:这么多人没有一个人打伞,毛主席是不会让工作人员给自己打伞的。
对毛主席来说,这样的情况很多:1940年春节,保卫中央的长枪连请毛主席等中央首长吃年饭,毛主席落座后问道:“我们这张桌上的饭菜是不是和大家一样?”接着环视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不能特殊。搞特殊,人家嘴里不说,可心里有意见,那就不好了。”稍停,又说道:“我们常讲同甘共苦,共产党人说得到做得到,言行一致群众才会信服。”就在视察棠下农业社的几个月前,2月13日,毛主席到辽宁省抚顺铝厂车间视察,当时,天气很冷,车间温度却特别高,车间内外相差竟有30摄氏度,有工作人员提出,这样容易感冒,就想给毛主席送件大衣,毛主席这样拒绝:“工人同志穿得单薄不是照样进出车间吗?”
但是,这次是老百姓来给毛主席打伞,情况就不同了。毛主席知道,老百姓打开的是伞,撑起的可是老百姓的心啊!所以,毛主席也就接受了这份来自老百姓的情谊,并表示感谢。
这就是:人民的领袖爱人民,领袖的人民爱领袖!
就在毛主席回头感谢这位妇女的时候,发现小渠那边的田埂上站满了20多个小学生,乌溜溜的眼睛齐齐地盯住毛主席,却不靠前也不挨近过来。
毛主席乐了,鼓励般地迎上前去。终于有一个叫任溥华的学生大胆地跳过渠,把自己的手伸向毛主席。
“你们是哪里来的,娃娃?来这里做什么?”毛主席看得出,这些不是本村的孩子。
任溥华告诉毛主席,他们是广州市第七中学的学生,到棠下农业社参加勤工俭学来的。
毛主席显然很高兴:“你们劳动得好吧?每天能赚多少工分?”
任溥华尽量用普通话作了回答。
毛主席连连点头:“你们都懂得一点,可以讲一些了。”
毛主席又一指这些学生,问社干部:“你们欢迎他们吗?”
大家都笑了。社干部答道:“社里劳动力不够,我们双方订好了合同的。”
毛主席走到哪里,群众就跟到哪里,欢呼声和掌声就在哪里响起。站在田埂上的,还有很多是过去饱经苦难岁月的老农民,每当毛主席和他们握手问好的时候,大家嘴唇微微地颤抖着,有些人眼里还闪着泪花,却激动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太阳西沉,毛主席结束了视察,准备离开。四面八方的人流也顺着一个方向移动着,而毛主席,几乎握尽了从农民那里伸过来的每一只手。
毛主席离开时,整个棠下村的村民都站在村口,久久不愿离开,直到晚上7点多才陆续离去。
1968年,在毛主席视察棠下10周年之际,中央转送给棠下由巴基斯坦友人赠送的25棵芒果树,因水土问题只存活两棵,棠下人爱护有加。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这两棵芒果树经过从韶山取来的水土滋润,此后硕果累累,现在每年果实都送到棠下老人院让老人们品尝。
当年召开“六级干部会议”的棠下农业社旧址炒股配资,在1968年被开辟为“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馆”,现在已经成为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陶铸毛主席朱光钟叙本农业社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专业实盘配资平台_正规配资专业门户_在线配资平台股票观点